近日,“艾滋病拆遷隊”驚現河南南陽一拆遷小區,這群人自稱是艾滋病患者,恐嚇居民稱不搬走就感染他們,這種極端的拆遷手段引發社會廣泛關註。近年來,“黑拆”“血拆”一再上演,甚至發展成“艾滋拆”等極端形式。
  一樁樁慘劇、鬧劇的背後,究竟誰在對普通群眾暴力相加?誰在幕後操控形形色色的“拆遷部隊”?
  在不少地方發生的強拆中,“拆遷部隊”總是沖在最前線。記者調查梳理髮現,這些“拆遷部隊”主要由三類人員組成:城管等執法人員身影最為常見;拆遷公司在不少暴力拆遷中扮演不光彩角色;受雇佣指使的各類人員。
  記者調查發現,房地產開發商、村幹部等雇佣指使的社會閑散人員,甚至涉黑團夥成員參與暴力拆遷也是愈演愈烈。
  記者調查瞭解到,不少地方政府為了規避違法風險,採取了“委托社會力量動手、自己背後撐腰”的拆遷模式。在所有強拆事件中,補償標準往往是引發衝突的導火索。在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下,地方政府或開發商便指使“拆遷部隊”採取“非常規手段”,速戰速決,導致“黑拆”“血拆”時有發生。
  “暴力的背後是暴利。”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教授肖濱說,“首先是開發商受利益驅動,無視法律;其次是背後有地方政府支持,至少是默許。徵地拆遷必須經過地方政府,地方政府要真正站在群眾立場上,開發商也好,拆遷公司也好,不敢這麼大膽地踐踏法律。這反映出一些地方官員和開發商利益勾結的程度之深。”
  對於一些所謂的拆遷“釘子戶”,協商無法達成時並非無法可依。根據《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》,被征收人超過規定期限不搬遷的,由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。拆遷戶還可申請行政覆議、行政訴訟,通過法律救濟化解問題。
  然而,在現實中,一些地方政府並沒有依法辦事。在河南駐馬店今年8月發生的強拆中,為了拆掉魏水清家的房子,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金山辦事處做了“精心準備”:提前下發限期自行拆除通知書,邀請市電視臺跟拍錄像,訓誡60多名城管打不還手罵不還口……看起來“萬事周全”,卻少了最不可或缺的一環:法院對拆遷強制執行的授權。
  這其中恰恰暴露了地方政府法治思維的缺失。
  有關專家認為,倘若脫離法治軌道,由拆遷引發的社會衝突必將陷入“叢林困境”,由利益博弈演化為赤裸裸的“拳頭正義”,最終導致政府形象失分,群眾利益受損。無論政府、開發商還是拆遷戶,“戰爭”沒有贏家。
  為防止“黑拆”“血拆”一再上演,肖濱建議,一方面要完善官員問責機制,引發衝突事件後,上級政府要對下級官員進行問責,糾正當中的不作為、亂作為;另一方面要通過法律程序、法律渠道、調解機制解決拆遷帶來的實際矛盾。
  “司法是保障法律公正的最後一道關口。”長期關註拆遷問題的北京律師王才亮王才亮說,法院及時受理拆遷糾紛,公正審判相關案件,使各級政府的行政行為受到司法監督和審查,才能減少社會矛盾激化的概率,切實維護群眾的利益。在法治中國建設中,如何消除“黑拆”土壤,以法治之手解決暴力拆遷,檢驗著政府踐行法治的耐心和決心。
 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
  新華社記者 毛一竹 甘泉 劉金輝
  (原標題:誰在幕後操控“拆遷部隊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t37jtbqp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